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9章 大石榴的籽,又白又小又苦涩(1/2)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成昆铁路的通车,改变了沿线两千万人的命运。以前,出门全靠翻山越岭。它改善了沿线山区原始又危险的出行方式,它把沿途大量的矿产,水利,森林资源,运送出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它改变了信息闭塞,让政令通达,让国家便于管理。

另外,它还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它向北,连接宝成线,将大西南和华中,华北地区连成一片,然后直达首都北京。它向南,与滇越铁路连通,是祖国与东南亚沿海国家的陆上通道。

即便是建成之后,也并不太平。1981年,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下起了大暴雨,泥沙推动两层楼高的巨石,重达四百多吨,瞬间将乌斯河大桥冲断。

一分钟之前,一列客车刚刚开过。

一分钟之后,另一辆列车掉进了河里。

幸亏司机机智警觉,因为没有看到铁轨清冷的反光,立即判断出前方已经没有了道路,立即拉下了紧急制动阀,列车后半部分七百多名乘客得以生还。

最终,这起事故,还是造成了三节车厢掉入滔天河水之中,360名乘客死亡和失踪,成昆铁路也被迫中断长达半个月之久。

每一天,每一个车站,都有一名巡道工用脚丈量铁轨。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从这一个车站走到下一个车站,及时发现险情,以确保线路的安全。

每到防洪季节,更是水害不断。

每个铁路人,更是绷紧了每一根弦。

这是她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早就知道的历史,这也是她每天都亲眼所目睹的铁路,这也是她每天都亲眼所目睹的铁路人的日常。

是不是因为太熟悉了,而因此熟视无睹?她明明知道列车与铁轨的重量,却并没有主动地将它扛在肩膀上。

当年,苏联专家曾经断言:“成昆铁路修通十年之后必成废铁。”因为精心养护,至今仍然完好。

如今的铁路职工,就是当年的铁道兵。他们又怎么会不爱护自己用双手一寸又一寸,亲手铺筑出来的铁路?

她做为铁路人的后代,也应该义不容辞地将这把熊熊的火炬,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直到字,而是它背后的血与泪。这段历史,更应该被写进历史书里面,让人深刻铭记。

前天,她和冼锐坐在那趟在成昆线上开行的列车上,发呆,赌气,翻白眼,这些烈士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但是今天她幡然醒悟了,她要好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既不能浪费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