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一章 说动冯家(1/2)

冯汝弼的脸色沉了下来,他对于儿子的提问很失望,在他看来当着项元汴的面这样问是很失礼的一件事情。

探春宴上,那位林先生作为评审之一,和徐渭、沈科、项元汴并列,足以说明这位林先生的才学。在冯汝弼看来,自己的儿子生了嫉妒心,这很不好。

“无妨。”

看到冯汝弼脸色阴沉,想要开口教训儿子,项元汴却是挥手阻止了,他并不介意给林河扬名,甚至于他还想着要主动推波助澜一下。

项元汴是名动整个江南的名士,可他的才学和他的名气并不相符,至少他虽然精通鉴赏古玩,擅长书画戏曲,但是真和那些顶尖的大家比起来,并不出众,但是他的名气却比很多名家还要打,便是因为他长袖善舞,人脉宽广,施恩于寒门,在嘉兴府甚至于江南各地,都有人为他鼓吹。

所以项元汴从来不介意做些花花轿子众人抬的事情,更何况林河的才华确实称得上举世无双,哪怕他不曾看过林河的时文,不过到了他这种层次境界的文人,根本就看不上八股文了,书画诗词戏曲音律才能入他们的眼。

“我在陆府的时候,曾看过林先生的画,说句实话,他的画技已经自成一家,我不如良多,便是徐文长也是引为知己,林先生在术数音律上亦是有开宗立派之作,我在总督衙门里的朋友告诉我,林先生似乎还写了一本关于音韵学的书,很有可能会被朝廷立为官学课本,刊行天下。”

《嘉靖正音》,项元汴虽然没看过,但还是知道了这本书的存在,这也是他在林河找上自己后,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甚至来冯府登门拜访的原因之一。

听到项元汴的话,冯敏功彻底没了声音,他没有脸面再去询问林河的时文八股制艺如何,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八股文什么的对他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冯汝弼亦是听了暗自惊心不已,项元汴的德性,他是很了解的,虽然项元汴长袖善舞,往往也会给别人说好话,抬高他人,但究竟是过誉之辞还是真心话,他自然是听得出来的。

“看起来墨林你对这位林先生很是推崇啊!”

冯汝弼看了眼有些失魂落魄的儿子,没有说什么,在他看来这种打击对这个儿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省的因为嫉妒他人而耽误了自己。

“林先生的才华倒是其次,关键是他心怀百姓,便是我也不得不服。”

项元汴看向了冯汝弼,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头,在平湖本地士绅里算是个异类,这年头士绅修桥补路的不少,不过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在本乡本土修筑,还要立碑刻名,总得来说多半是为了沽名钓誉。

但是冯汝弼不同,他为官的时候,就喜欢搞各种建设,兴修道路水利设施是他任上必做的事情,而且关键是他还懂得如何施工,回到平湖以后,冯汝弼也时常往来于府城和平湖之间,有时候看到普通百姓行走困难,却是时常花钱在府城附近修缮道路堤塘。

总而言之,冯汝弼当官的时候,是个脾气很死硬的清官,但是对于百姓,特别是生活困顿的百姓,他是个心善的好人,冯家在平湖本地不放债,但是却经常会施粥,拿家里的旧衣服去给穷人。

因此项元汴很有信心把冯汝弼拉到自己这边来,看到冯汝弼听完他说的之后,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项元汴才说出了他过来的来意。

“祐山兄,这次平湖遭逢倭乱,不知道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有人趁机兼并土地,只怕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林先生今日找到了我,与我谈了一桩事情,希望我能出面低息放贷给那些百姓,帮他们度过难关。”

冯汝弼听着项元汴的话,没有出声,但当他听到低息贷款的时候,虽然不甚完全明白这个词语,但还是从字面上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冯家不放债,这是冯汝弼定下的规矩,这年头士绅家里很少有不放贷的,毕竟放贷是最容易敛财和方便兼并土地的,像一些地方上的豪族,便最喜欢放贷,尤其是给那些好吃懒作的酒鬼赌鬼,往往用不了多久,这些人的祖业便全都没了。

“这低息贷款作何解?墨林你可不是那种滥好人……”

正因为了解项元汴的为人,所以冯汝弼才更加好奇,项元汴是名士,大凡名士,其实是不大介意底层草芥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的,就好比项元汴,在他手里,项家不主动兼并土地已经是他品德高尚,要项元汴赔钱赈济百姓,冯汝弼打死也不相信项元汴会那样干。

所以这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低息贷款里有文章可做,那位林先生必定有别的什么东西打动了项元汴这个精明至极的名士老爷,才会让他过来登门拜访自己。

“祐山兄果然慧眼……”

项元汴拿出了林河后来为他准备的计划书,上面包括了整个嘉兴府未来丝绸织布行业的规划,从细节上来说已经是面面俱到了。

看到项元汴从袖中拿出了一叠厚厚的稿纸,冯汝弼接了过来,然后便颇为心急地看了起来,第一眼他看的有些不太明白,因为这纸上不但写了东西,还画了各种图形示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至尊战神 诸天杀戮商城 科技制霸 海贼之替身使者 侠盗奇缘 贞观大闲人 幻墨尘世 这个文艺部不大正经 东京:幕后玩家 弃女逆天:腹黑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