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她并没有发现这个规律(1/3)
于是,她不再想这个问题,她开始想下一个问题。
她回来以后,她发现她母亲很爱说话,她有很多的姐妹。她向她们学习最新的毛衣的织法,向她们学习做菜的方法。她身上这件藕荷色的毛衣,就是母亲最新所织的。姐妹俩一人一件,是最流行的,叫做搓衣板的粗元宝针。
她和姐姐的衣服,领口不一样。一是两件衣服好区分,二是很符合她们不同的气质。母亲好有心,母亲好用心。
最近两年,母亲的审美也突飞猛进地提高了,她们穿得跟西昌城里的人一模一样。就是比她高中同学,也并不差。
她教她的姐妹们看老黄历,算命玩,唱革命歌曲,唱流行歌曲。难道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母亲去买个蝉壳泡酒,也能够和别人扯上半天?
父亲对母亲的看法,简直和冼锐对她的看法一模一样,都觉得她们废话太多。难道,这仅仅只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并没有其他,更深层的意思?
稍微偏男性化的男人,说话的时候都会力求简洁,直击问题中心,都会对叽叽喳喳的女人不习惯。
如果父亲还在,也许她十九岁了,她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但是在她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了。但是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她并没有发现这个规律。
而在以前,为了不影响她学习,母亲在家里总是很少说话。再说,她其实更多的时间,是在父亲身边长大的。她甚至都没有发现她很爱说话。
至于班上的男同学,正处在对女生好奇的年龄。女生说话,他们正喜欢听呢。就算是他们不喜欢听,女生的势力也占了很明显的优势,他们也不敢说出来。
就算说出来又怎样,女生根本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她们不吵不闹,最多笑一笑,该怎么还怎么。况且他们都像极了圆滑的社会人,她也并没有发现他们很烦女生的话多。
母亲也看最悲惨的电视剧,边看边掉眼泪。但是看完眼泪也就掉完了,并不会往心里去。她也会用来教育她,但最多只念一两次,并不会像其他的母亲那样,一直念下去。
赵叔叔,江叔叔,唐叔叔,都是她通过她的姐妹们所认识的老乡。她和那些她嘴里所说的官太太,有工作的大小姐也很能摆。她很招她们喜欢,她总是很善解人意的样子。她还和给父亲治病的冯叔叔和阿姨也成了朋友。
她总是让她一个人带着礼物,石榴或者自己养的土鸡和兔子,去他们的家。而她自己却很少去,一是锻炼她,二是怕自己一个老太婆了,招人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