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3章 全家终于短暂相聚(1/3)

然后,日子又归于平静,他们的婚姻都是幸福的。

在这期间,农转非不再困难。只要家里有一个人在单位里正式上班的都可以转,不限名额,不限条件。城镇人口,很快地从10%,达到了现在的25%。

以前是只要是父亲退了休,无论儿女,都可以顶替一个。而现在,只有在在职期间发生了意外的,才可以顶替。其他的通通要通过招工考试,进行挑选。

至少身高和健康都不错,初中毕业,成绩良好。不要歪瓜裂枣,也不要太笨的。

在这期间,父亲生了病,母亲一直都在西昌或者是马道的医院里照顾他。父亲去世之后,姐姐顶替了父亲。母亲说,父亲有一句话没有说好。

全国就是一片实验田,当他看见别的计划生育宽松的地方农转非过来的那些家属,每一个都带来了一大堆子女,他酸酸地说:“我只有两个女儿,不操心。一个笨的,可以顶替。另一个,读书还好。”

虽然她像《伤仲永》一样,已经泯然于众人了,但跟他们相比,还是不错的。

而且,父亲也已经知道,十岁从农村里出来和十三岁从农村里出来,完全是不一样的。观念更开放,学东西更快。更像是“一个单位上的人”,而不是像农村里的人那么土。

就算是他很早就把她带在身边,她也需要一个身份的认同。同时,先人一步,不仅是领导对父亲的认同,也是全家对父亲的认同。也是在学校里,在老师和同学那里,她对自己的认同。

父亲走后不久,真的是如果等到他退休,姐姐就没有办法工作了。因为她初中都没有念完,就实在念不下去了。只有发生意外了,儿女才可以顶替,姐姐的工作是父亲用命换来的。

在这之后,母亲也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冒险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好像担心出任何事情。

然后就是她上高中了,她是小站上唯一一个上了高中的女孩子。而且,学校是包分配的。

两个女儿的工作都算是解决了,母亲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也终于多了起来。

人生19年,全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不超过三年。这也是当时很多铁路人的家庭状况,只是别人的父亲还健在。他们以后相聚的日子还很长,还有三年又三年。

她的成长,原来是这么的艰难,90%的苦涩,百分10%的乐趣。为了享受那10%的乐趣,她承受了那90%的苦涩。

和冼锐的相识,好像也是如此。

因为认识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