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7章 她比别的孩子聪明(1/2)

她想得太多了,再加上又整整两夜未眠,而且还没有吃早饭。她简直是头都想昏了,她简直是无法做决策。

这段感情,将如风逝去。

她也想起了,她的这人生19年。

她的出生,纯属是在大难之中逃过了一难又一难。那时候,老家是全国计划生育最早最紧的地方,一家只能生一个了,计生干部满村围剿那些大肚子。

因为姐姐生了病有点矮小,父亲到公社托人开了证明说她是残疾,母亲才没有到处躲藏,她才被允许出生。父母一辈家家七化的人,她读那点书,还不如不识字。

钱钟书说,不识字会上不识字的当,识了字,同样也会上识了字的当。

她十个月会说话,两岁才会走路。母亲却说正常,周围的孩子也差不多。人家一岁半,那叫差不多吗?

她两岁的时候,母亲和外婆带她去了一个只有十个人的大凉山小站,看了父亲。大凉山,就是从成都到西昌沿途中,从峨眉山开始的那一片又一片连绵不绝的大山。

老家很多人一辈子,最多去了十五里以外的镇上赶集,只见过罕见的几辆汽车自行车。从来都没有见过,像庞大的巨龙一样的火车。她两岁的时候,就既坐了汽车,又坐了火车,比他们一辈子见的都多。

临走以前,母亲去镇上相馆照了相,准备带给父亲。就为了照个相,跑了两趟,来回四次。60里山路,而且每次都背着她。

其中一张是母亲抱着她,她正坐在母亲怀里,咬着小嘴唇,睁着亮亮的眼睛,穿着小花花的棉袄。

父亲每个月寄回不少钱,母亲总舍得打扮自己,打扮两个孩子。

村子里很多孩子走亲戚,都要向她和姐姐借衣服穿。家里还有又大又宽敞的大房子,而且还是少见的水泥地。她简直就不像个农村的孩子,倒像个镇上最时髦的孩子。

另外一张,母亲剪着齐耳的短发,穿着父亲带回来的男式铁路制服。手里拿着一本小小的革命语录本,举到胸前,浓眉大眼,英姿飒爽。

别的农村妇女都还留着两条大辫子,母亲却已经开始模仿那些有工作的妇女,剪了头发。她做过女民兵,会完完整整地唱50首红歌。

母亲在小站待了半个月就回去了,家里的地不能荒着。她走的时候背回去50斤梨子。

在大凉山卖五分钱一斤,回老家可以卖三角钱一斤,而且有钱都不容易买到。

不用化肥,是因为没有技术,生产不出复杂的化肥。不用化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