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冯太师推荐梁烨(1/2)
“临摹的也可以,但已经乱了皇上的心,现在皇上不必模仿,只管在王羲之字体的基础上自成一体,不然再临摹反而乱了皇上的心,真的如此。”>
“火候尚在七分处,字也如此,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不出半年,皇上的字绝对价值万两。那时也是我功成名就之时,我也可以回翰林院继续做大学士,专著天下文章,留于后世飨读。”>
宪宗帝听了甚感奇怪,因为这教法完全与王辙背道而驰,现在居然自己可以抛弃临摹阶段,走上属于自我风格的独立一体的阳光大道。>
“皇上,太师冯大人有事求见,还有吏部尚书兼太尉于申……”>
太监李甫突然冒了出来,本来惶惶而跑,现在居然一本正经的站在御书房。>
“什么?朕在练字,一概不见,你出去告诉他们,别扰了我的兴致。”>
宪宗帝好像很不耐烦,并且上前想去踢那太监李甫拱背屈膝的身子。>
“皇上,这冯莫斋太师来了,必然有急事相告的,还是让他们进来吧!等他们禀明以后,再回绝他们不迟。”>
“好,就依了梁大人的意思,快去让他们到御书房外的议事殿等候,我马上过来。”>
“是,皇上,奴才这就去禀告他们!”>
李甫急急忙忙的走出了御书房。>
在御书房外的议事殿内,冯莫斋和于申已经衣冠楚楚的,非常恭敬的等在了议事殿里雕龙玉锲的御案前的台阶下。>
穿着龙袍的宪宗帝,从御书房出来挥袖而入御案。>
“什么事啊?上朝时无话可说了吗?朕在学习,在学习,你们懂了没有?”>
“皇上,微臣也是刚刚得到奏报,才慌忙来惊扰皇上的,万望皇上海涵!”>
宪宗帝不耐烦的看了看神色拘谨的太师冯莫斋。>
“既然有急事,那太师你快说啊!”>
“谢皇上,还是请于申太尉自己禀明于皇上吧!”>
“绕来绕去,转个圈吗?快点,于申你有什么事情吗?”>
“是,皇上问话于申大人有什么事……”>
一旁的太监李甫也插着话,觑视着这些阶下高于自己,但却似乎卑微于自己的那些朝廷大臣。>
“皇上,今日嘉峪关、还有雁门关等几处守关指挥使来报,说秋后需要紧急补充物资,一些军械器具、介胄盔甲等,后来我去察看物资发放情况,的确有这等缺漏,当臣下去军需处去看物资备运情况,原来上面根本没有备好这笔款项。”>
“我去问了户部侍郎卢用大人,说本来这笔国防开支,一直有姑苏知府的盐税、织造税、造船税、海运税等来代替使用的,现如今至秋后一直未曾把此税收收集起来,所以就延误了这笔款项。”>
于申知道此事后,立刻向太师冯莫斋禀告,冯莫斋就急忙去查问户部,结果是税收这环节出了问题,造成兵部一直跟不上这军械制作以及其它装备所需。>
“大胆,竟敢贻误此等大事,这万一边疆出事情咋办,军心动摇咋办,那关外的鞑靼、掳血野蛮之族来骚扰边境,这些边疆军士,都已经背井离乡,严守关隘,而此等罪孽,竟然敢抗税误事!”>
宪宗帝一听此事,勃然大怒。>
“快宣朕旨意,立刻彻查姑苏抗税之事,如若是玩忽职守,一律杀无赦。”>
“遵命,皇上英明,不过派谁做查案钦差大人呢?”>
冯莫斋总算悬心之石掉落下来,他松了口气,问起选派人的问题。>
“我看吏部尚书于大人怎么样?”>
宪宗帝看了看毕恭毕敬的于申。>
“不可,于申是吏部尚书,也是太尉,事务繁忙,不宜亲力亲为,处置此事。我举荐一人,如何?”>
“快说,太师,别转圈子,当务之急,当务之急。”>
“我看皇上身边的梁烨著书郎正合适,还有翰林院的大学士王玠,他们两人再合适不过了,一是他们年轻,朝气蓬勃,做事睿智果敢,二是新官上任,正是锻炼他们的机会,可以下防民间,体察民情,日后也可以为皇上多做治国安民的大事。”>
“对,对,还是太师说的多,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梁烨,刚才正指点朕如何写字,如何看书,如何治国安邦,想不到就在身边之人,朕居然会没想到,哈哈……,还是太师想的周全,不愧为朕的心腹大臣!”>
“李甫,快给朕拟旨,擢梁烨为姑苏抗税之案的钦差大臣,王玠为钦差理事,协助梁烨查办此次之行,限十五日内查清此事,并且上缴税银入国库,为户部尚书卢用紧急调用于这笔边关军械装备款项,择日运送于各军区边境关隘,不得有误……”>
“是,皇上!”>
李甫躬身允诺,后又陪着宪宗帝进了御书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北出马笔记
我娘子天下第一
穿越诸天西幻
剑武神尊
老子修仙回来了
逐鹿
逍遥小都督
娇妻,别想逃
体尊
第一召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