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1章 向八莫进军(1/2)

第181章 向八莫进军

这支守备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以是逸待劳,堪称缅北日军的最后一张王牌,其主力部队为日本陆军的第二搜索联队。

所谓搜索联队,是日军中一个独特的编制。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军部队普遍在步兵师团中编制有骑兵联队或着骑兵大队,辖二至四个骑兵中队,作为师团的侦察力量和快速突击队。

随着战争的推进,以及卡车、摩托车、炮车、坦克、飞机等新兴力量的加入,日军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在战场火力日益密集的情况下,骑兵的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根本扛不住大炮和重机枪的冲击,因此骑兵部队已经成为战争的鸡肋,用着不爽,弃之可惜。

于是日军利用师团原有的精锐骑兵,将其从骑兵改为乘车步兵,并佐以装甲兵,组建成新式的摩托化混成部队。

这样的部队,在机甲化进程较慢的日军中堪称异类,他们既拥有较现代化的作战手段,又继承了日军骑兵部队的机动性,因此往往是一个师团中最有突击力的部队。

第二搜索联队就是这样的一支部队,隶属于第2师团,第二搜索联队拥有两个摩托化乘车中队与两个装甲车中队,全部实现机械化。

按照日军第33军本多政材将军的思路,原好三的装甲部队应该将八莫变成一根钉子,死死挡住驻印军。

只是,这样的排兵布阵从一开始就预告了失败。

因为用装甲部队固守八莫,就相当于抛弃了战车的突击优势。

这样一支机动性极强、主要由老兵组成的突击部队,没有被日军用于突袭作战,却用来守城,本身已经是一个用兵上的失误。

这大概也是日军的无奈之举,因为作为缅北作战生力军的第2师团,经过和远征军的几次交战,所属的七个联队中,有六个都基本被打残,只有第二搜索联队因为作为预备队基本没有参战,还有较强的战斗能力。

但无论如何,让一支摩托化部队去打防御战,都是大大降低了其使用价值。

不过有这样一能打又能跑的部队在,日军仿佛吃了定心丸,扔抱有翻盘的幻想。

现在日军仍然控制着缅南一大片区域,包括腊戍、芒友、遮放等大小城镇的土地。

因此日军感觉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尚有回旋的余地。

从密支那到八莫大约300华里,攻打八莫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沿伊洛瓦底江东岸南下,从东侧切断八莫与南坎方面日军的联络,然后攻城;另一条是小路,沿伊洛瓦底江的西岸南下,到达八莫对岸的太平江,然后渡江攻城。

按照预定计划,驻印远征军在密支那的部队大举东进,这次攻击作战,本来是新一军和新六军两路齐头并进,但进攻部队走着走着,却摆来了一个分成左、中、右三纵队的奇怪队形。

担任主攻的,是左路孙立人的新一军,从密支那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目标直指八莫。

中路是廖耀湘的新6军第50师则向南直插,从八莫以南的南支、曼那等地直取西堡,从战术上看,是要肃清八莫以南的日军第2师团的策应部队,掩护新一军对八莫的攻击。

而在这支策应部队的南边,还出现了一支莫名其妙的右纵队,这个右纵队是不请自来,不是华夏的军队,而是婴国的陆军第36师。

按照孟巴顿的说法,这是掩护盟军的右翼安全。

但很多人心知肚明,大婴的这支部队,与其说是去打日本人的,倒不如说是防驻印军的!

在大婴帝国的心中,虽然日军前两年占领了缅南的大部分区域,但他们依旧认为,这里还是大婴的殖民地。

大婴帝国无法接受华夏大军继续往南推进。

如果华夏在这里继续扩大影响,会引发无可避免的外交摩擦。

果军中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存在:认为远征军第一次作战时,婴国人的如意算盘就是让华夏军掩护其撤退,故意不想让华夏军打赢。

大婴帝国算是把坑人做到了极致。

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过,八莫之战仅靠婴军根本打不下来,所以经过一顿讨价还价,最后还得是远征军出手。

按照战略部署,日军为了挽救缅北的败局,发动了豫湘桂大会战,步步紧逼,一直逼到了雪峰山,国内形式十分严峻。

因此,廖耀湘的第六军刚刚东进不久,便收到了空运回国的命令。

留下了第50师配合第一军继续进攻八莫,他自己则带着第14师和新22师回国。

而戴安澜的第200师,现在仍然属于滇西远征军方面的序列,同样得到滇西总指挥部的命令,暂时不用回去,继续配合新一军东进。

不过,攻击八莫的主力还是以新38师、第30师和第50师为主。

第200师作为预备师,暂时跟着潘毓昆的第50师后面进攻西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天使6 玄幻:最强防御升级系统 重生之血剑噬仙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腹黑王爷不要跑 我在诸天世界无限模拟 种田之回到古代虐前夫 至尊女纨绔 西游记之圣僧 漫威:从一滴水进化成超级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