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2/3)
这分明就是高英有意为之。>
一来若任由高肇做主,高文君十之 会含恨自尽。二来也不想将事情做绝,不想彻底断了与李承志之间的那丝情谊。>
也未尝没有制衡高肇的用意在内……>
李承志也不得不感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高英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政客了。>
“难道只是毁婚这一桩?”>
元渊目光幽冷,“高司空两月数奏,参你数桩大罪,亡你之心路人皆知,你安能稳坐如钟,充耳不闻?”>
哈哈,狐狸尾巴露出来的吧?>
李承志差点笑出声。>
也怪元渊管不住裤裆,招惹了元徽这样的疯子。如今朝野皆议,元嘉教子无方,门风堪优,焉能为天下百官之首?>
元嘉已然两辞,太后也照旧例劝了两次。待这第三分辞呈一奏,怕是就会准了元嘉之请,除了他太尉之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恪遗愿,本就是高肇继任,故而于情于理,高司空为高太尉,已是板上钉钉。>
本就权势滔天,若再让他掌了天下兵权,怕是比元恪之时更甚。像元嘉这种已将高肇得罪到死的,哪里还有活路?>
此时竟连他与元渊的这点交情都要利用上,看来元英等人已然坐不住了。>
所以何止是急,该是火烧眉毛,如坐针毡才对。>
投帖之初,他就知元渊此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时逾发确定,定是授了元嘉之意,更有可能已得元澄并元英授计。>
目的无非便是如崔光一般,劝他夺情起复,与高肇相衡。>
只要他与高肇斗个你死我活,元嘉等人的压力自然就能减轻许多。更甚至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可惜李承志早已洞若观火,将这些人的嘴脸看的一清二楚。怎会明知要被人当枪知,还欣然答应?>
若他愿意,早就予入宫之时应了高英之请。再不济,崔光陪他钓鱼那次,他也就顺势找个台阶下了。又何须此时与势同水火的元英等人虚情假义?>
李承志自嘲般的笑了笑,挥手道:“智远兄之好意,承志心领。是非自有公议,且还有三司、诸辅、太后等秉持公心,故而我何惧之有?而真若定我有罪,李某也绝无怨言,伏法就是。”>
“至不济,你也该上一封自辩的奏呈才对,就任由小人兴风做浪,含血喷人?”>
自辩?>
那宫门好入,朝堂也好登。但要想出来,怕是就没那么轻松了。>
莫说元英、高英、崔光等,便是高肇,也绝不会这般轻易的再让自己置身事外。>
李承志只是摇头:“不用!”>
看他油盐不进,元渊急的心头冒火。想起来此前元嘉与元澄与他的一番交待,他用力的一咬牙:“你既然断定高肇必反,定是有几分把握。>
但因我一时糊涂犯下大错,惹起朝野非议,父王不得不退位让贤。而待高肇继位,手握天下重兵,岂不是如虎添翼,更助长其不轨之心?”>
李承志已然不知说什么好了。>
到这一步,元嘉都还只顾着谋权夺利,可见其虽有智慧,也不过是小聪明。>
元嘉若真信高肇会造反,就不会让元渊来找自己,而是去秘奏太后才对。>
只是他不想这太尉的位子还没捂热乎,就被高肇夺走。>
想激自己替他挡刀,元嘉这是把自个当三岁小孩?>
“便是如此,又与我何干?”>
李承志一冷,呵呵冷笑道,“这二年来,我之行事世人有目共睹。便是称一句‘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也不为过。便是有朝一日予九泉之下见到先帝,我也问心无愧。>
是以还请智远兄转告太尉:万事留些余地,莫要逼人太甚,真当我李承志就那般好哄?若再咄咄逼人,信不信我备着大礼直奔高府,与高司空把酒言欢?”>
“你……你……你……”>
元渊霍然起身,想不通李承志为何说翻脸就翻脸。更是不敢置信竟愿与高肇同流合污。>
他举着手指哆哆嗦嗦,却不知是该厉声喝斥,还是温言相劝。>
高肇虽然也曾算计予他,但至少没像父王这般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更曾予归京之际,专程拜访予李承志,欲与他冰释前嫌。>
更有甚者,高氏暂未悔婚,李承志依旧是高肇名议的人从婿。>
所以,李承志真有可能做的出来。>
元渊心中越来越沉,更是生出了一丝怨气:也怪父亲,不知是否行将就木,这一年来逾发糊涂,难辩是非。>
若非受中山王与任城王蛊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球宝可梦异能时代
攻略傲娇姐妹的日子
三国集美录
抗日之血祭山河
疏泪染香衣
辗转又念
超神学院之血色黎明
斗罗:绝世之光
机动星河
拥抱太阳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