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瓶是水,另一瓶是沙(2/7)
话语让人们的心中又燃起一丝希望。>
观礼的贵族们依序将礼物堆放在男孩脚下。>
他们还有一场关于生死存亡的仗要打。>
……>
绝大多数公教和新教信徒并不知道极北之地还生活着一群人,他们也不关心。>
而在地理知识稍微好一些的人眼中——例如温特斯·蒙塔涅——极北之地的居民毫无疑问是野蛮人。>
这种认知的普及,很大程度是因为帝国“长期以来刻意使用[野人]和[蛮族]的形象扭曲北方的‘邻居’”。>
贬低敌人是帝国一贯的叙事方式,将北境诸国描述为“蛮人”与强调塞纳斯联盟是“叛党”如出一辙。>
事实上,自从四百年前公教会向[狭海沿岸]大规模派遣传教士,北境社会就迅速摆脱[部落-大区]的原始形式,诸部进入封建时代。>
毕竟传教士不仅带着经书,还带着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不拿出点好东西,如何说服蛮酋皈依?>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很快脱离了公教会的预期。>
经书、文化和神术,凭此三样法宝,公教会开疆拓土无往而不利。>
但是在北境……公教会失算了。>
与一触即溃的旧异教不同,北境的泛神信仰展现了出超乎想象的顽强生命力。>
因为公教会进军北境时,狭海两岸仍旧处于半神行走于人间的“神话时代”。>
北境的祭司们吸纳了公教信仰中的“正邪大决战”、“天国与地狱”、“永生”等元素,理顺了原本乱七八糟的北境神话,重新构建了一整套信仰体系。>
通常来说,话语权越是弱势的一方,越是趋向保守。>
例如诸多王朝鼎盛时都可以海纳百川,衰败时却往往落入“看谁都像叛徒”的惶恐;宗教崛起时强迫异教徒改信,衰落时就开始争论谁更虔诚。>
如果世上真有神迹的话,北境泛神信仰的涅盘重生算得上其中之一。>
信仰之战打了两百年,公教的神官对决北境的半神,一神宗教讨伐泛神信仰。>
以北境诸国王陆续皈依为标志,公教会赢了。>
然而时任教宗庇护二世没有时间庆祝,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可怕的东西——异端。>
问题就出在[第二代传教士]身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