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风雨将至(1/4)
从坝上下来的时候,天上开始飘起小雪。>
将军骑在马上,十几名夜鸦随在后面,向源松山那边过去。>
每一处要作为据点的山头,将军都会不辞辛苦亲自上山查看地形,做到了然于胸。>
各山头的地势不同,到时候修建的防御工事自然也不尽相同。>
只有对地形了如指掌,才能够更好地规划防御。>
从一开始,将军就对西陵可能发生的战事做好了心理准备,与兀陀人的战事,绝不可能与其正面交锋,也绝不会过早地进行主力决战。>
十几年来,虽然身在关内,但将军无时无刻不在研究西陵的下一场战事。>
下一场战争,在唐军主力无法西进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防御。>
借助与西陵的有利地形,部署成一个又一个坚固的防御据点,迫使兀陀骑兵进行并不擅长的山地战,从而消耗敌军的士气与兵力。>
兀陀人进犯西陵,樊郡撤走百姓,坚壁清野。>
当年那一战,兀陀人就是攻入西陵后就地劫掠粮草,以战养战,将军当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兀陀人无法从西陵得到粮草,就只能从后方向前输送,如此也就迫使他们必须保障自己粮道的安全,而分布在沿途的山头据点,也就成为兀陀人不得不清除的目标,否则后勤粮道就将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将军的目的,就是迫使兀陀人用他们的弱点来应对西陵人的优势。>
这也是唯一有可能迫使兀陀人无功而返的机会。>
“秦逍有没有消息?”将军忽然问道。>
孟子墨脸上立时显出担忧之色,摇头道:“那天晚上他从粮库离开,自此之后,就一直没有消息。长雨派人在城中找寻,不见踪迹,至今也是下落不明。”>
“那孩子并非不知轻重的人。”将军眉头微紧:“擅离职守,罪责不轻。如果他真的遇到什么难事,也不会悄无声息地离开。”>
孟子墨道:“那天晚上他离开粮仓,一定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可是一去不复返,很可能是发生了大事。”满是担忧道:“他虽然聪慧,但不知人心险恶,只盼他逢凶化吉,不要.....不要真出了什么事情才好。”>
一阵沉默后,将军才道:“宇文承朝似乎也一直没有消息。”>
“还没有。”孟子墨道:“不过宇文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