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初见司马懿(1/2)

古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而现在像赵旭这样,手既有钱,又有粮,自然也更加不慌乱了。

不过赵旭也并非是守财奴。他觉得,钱这种东西,只有花出去,才能产生价值。

所以当酸枣的十多万关东军断了粮草来援后,赵旭便也开始着手恢复起了河内郡的民生。

说实话,他与袁绍在河内郡的这场战争前后持续的时间虽说不长。可对于河内郡的民生,却依旧造成了极大影响。

毕竟战争爆发的时间正好是初春。两者在河内大战,大肆征调河内民夫,自然使的河内郡的春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

因而等到赵旭彻底将河内郡掌控在手之后,第一件事便也是组织河内各乡县,补种那些生长期较短的粮食。如菽豆之类的。

当然,除此外赵旭还请示董卓,以此下令免除了河内郡半年的算赋和口赋,并调集了一部分军粮用来防备极有可能会出现的灾情。

这一仗,到底影响了河内郡三分一的百姓春耕劳作。

而这,其实也才是古代战争最可怕的地方。

却是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百姓家普遍没有应对灾荒的存粮。只要出现一些天灾,随之而来的便也是大面积的饥荒。

而大面积的饥荒出现后,如果n应对不利,那么为了求生,百姓也会大规模离开土地,向其他地方迁移。然后入流感一般,将原本没受灾的地方,都变成可怕的灾区。

这也是为何汉室仅仅只用了十个月便杀掉了张角三兄弟,可在七年后仍有大规模黄巾余孽的原因。

是因为黄巾军对地方的破坏实在太大了。

朝廷虽然以武力剿灭了黄巾主力,可却根本没办法应对受黄巾之乱的波及而家破人亡数百万难民。以至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恶循环,活活将汉室的元气消耗了干净。

有这样一个前车之鉴在,赵旭自然也极其重视战后赈灾。

如n地方豪强趁机兼并土地,买卖人口,并保护自耕农的利益等。

毕竟国家富强与否,看的还是这些愿意为国家交税并承担责任的自耕农。而不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所谓豪强。

因而仅仅只是在四月下旬,赵旭便在野王、波县还有山阳等地,抄了四次家,痛宰了一番河内郡那些不开眼的豪强。

让这些家伙明白自己不好惹后,赵旭方才下达了招贤令,在那些个河内人家选出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而这之,便不乏本要迁移离开的温县司马氏的子弟。

说来好笑。

却是在赵旭和袁绍之间的战争,进入到决胜的关键时刻时。司马懿的嫡亲兄长司马朗,便不由通过贿赂董卓身旁的办事官员,而从洛阳逃回了温县。打算要以长兄的身份,带领家子弟迁移,离开河内,逃亡冀州避祸。

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场大战,不管是关东军还是董军,肯定都无法轻易取得胜利。

而一旦这场战争演变成拉锯战,那么他的家乡温县无疑将成为首当其冲之地。他想要保全家子弟,所以打算赶紧离开河内。

但万不成想,看去好像是兵强马壮的袁绍竟然会这么不经打。

当赵旭将兵锋直抵怀县,坐拥兵马袁绍依坚城而守。竟然连十天时间都没能坚持下来,便被赵旭打的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因而司马朗也没能走成。

没办法,谁让赵旭太重视他们家了。刚刚在怀县那边打赢了胜仗,便派遣了一队兵马将他们截下。然后不管司马朗同不同意,便硬将五官掾的职务塞给了他。

对此,司马朗也懵b。

要知道,他冒险回家,乃是打算带着家人避祸的。可如今倒好,自己做了无用功不说,连家人也全都落到了董卓一党的手。

如此一来,总管司马朗心不情愿,可却也只好奉赵旭的命令,带着自己家的子弟,在兵丁们的护送之下,来到了怀县。

司马氏乃是正儿经的河内望族。毕竟从他的祖父辈开始,家便一直不缺两千石的大员。

所以等他们司马朗带着家子弟来到怀县之后,赵旭为了展现自己求贤若喝的姿态。便为他们安排了一处较为典雅的宅院,并在宅院之,“特意”安排了几十名仆役。

所以司马朗在这个时候倒也并没有受委屈。

且赵旭对他,也显得十分客气。只不过每当司马朗想起自己带着家子弟来到怀县,然后和家子弟们一起在府衙见到赵旭时。赵旭看他二弟司马懿的眼神,便不禁让司马朗有些后怕。

遥记得那天,风和日丽。

他们兄弟在一众甲士的护卫下来到怀县,看到怀县的街市,到处都有如狼似虎的西凉甲士持兵刃巡视,司马朗的心便不禁有些坎坷。

毕竟这赵旭赵伯阳和他丈人董卓在司马朗看来都不是好人。

董卓祸国乱政,欺凌天子。而作为董卓婿子的赵旭赵伯阳,则是董卓手最锋利的刀,董卓帐下最凶残的鹰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欲望中的城市 惨死重生后,成了反派权臣掌上娇 崛起废土 乔思叶秦御琛 明末山大王 凶命镇魔师 笑傲天下 盛宠凰妃 大话红楼梦 邪帝毒宠:爆萌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