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1/2)
曾经舟船如织大运河随着冬日的到来,这会已经尽是冰封。不见了往日的行船。>
在这寒风腊月之中,只有些许行人于这河堤上行走着,一行六人,骑于毛驴上缓缓的行走着,与好友重聚之后,顾炎武也改步行骑上了毛驴。>
“快到徐州的地界了!”>
因为并不是第一次从这运河上行走,识得一处曾路过的地方时,顾炎武话声刚落,便听到一旁传来的轻叹。>
骑于驴上的阎尔梅,默默的看着前方,许是近乡情怯,十余年颠沛流离的未曾返乡的他,神情显得有踌躇。>
心知好友这声叹息是为何故的顾炎武,直接劝道。>
“用卿兄,不若我等先到沛县,待拜祭令祖之后,再行南下,不知用卿以为如何?”>
想到当年阎尔梅妻妾为不拖累其自杀,他为恢复大明江山非但散尽家财,更平先人之坟的义举,傅山也跟着劝道。>
“宁人所言极是,这沛县亦在途中,现今沛县已经重归我大明,用卿理应拜祭先人,将此信告知于先人。”>
好友的劝说,让阎尔梅把目光从远处收回,看着身旁似有所期待的儿子,摇头说道。>
“他日的你娘自杀之时,曾言他日天下光复之时,请家祭想告,如今天下未复,弟焉有颜返乡见以先人?”>
在道出这句话时,阎尔梅那满是皱纹的脸膛尽是难言的苦痛,十余年颠沛流离,十余年不知多少次在梦中与妻妾相会,如今虽是近乡,但他不愿返乡,只因妻妾自杀时的心愿未了,纵是回乡亦是无颜相对,>
“爹,待到了清河,到时候孩儿必定投身忠义军中,他日于沙场上杀虏报国,以报国仇家恨!”>
对于二十一岁的阎复之来说,十几年前离乡时,他不过只有几岁,尽管对母亲的记忆已经淡去,但十几年来未曾有一日敢忘国家恨,这次随父亲南下,他便已经下定决心投心军中。>
“如此方才是我儿!”>
阎尔梅冲着儿子展颜一笑,那面上全是一副欣慰模样。>
“只可惜为父老迈,不能随复儿一同上阵杀敌,若不然,岂不也是人生快事?”>
听着这两父子的话语,只觉得心头猛然一热的顾炎武,便直接问道。>
“听贤侄所说,用卿兄已经决定留于清河?”>
从当日于香山决定南返,直到现在,顾炎武都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去那里。>
南京、清河、南昌,三个地方三个不同的选择,让他着实为难了一路。这会听阎复提到要于清河入忠义军,好奇之余,却也觉得理所当然,毕竟其本就是徐州沛县人,留于清河是理所当然之事。>
“正是。”>
点点头,阎尔梅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留于清河,而顾炎武又把目光投向傅山。>
“不知青主兄又及往何处?”>
“自然是清河!”>
傅山笑着说道:>
“为兄之所以愿留于清河,除了忠义军上至经略下至兵卒,敢以用命,皆是我大明之中流砥柱外,更是因为清河位于江北,他日我大明北伐,以朱经略之悍勇,忠义军之彪悍,其必为北伐之先锋,如此,不正是我辈所欲?”>
接着他又笑着对顾炎武说道。>
“再则,清河朱经略虽起于草莽,却素有忠义之名,陷常州、克南京、平江北、战宿迁,其每战必身先士卒,全军上下无不不奋勇用命,于我大明可谓一片赤胆忠心,如此忠义之士,我等再不去投奔,还欲投夺何人?”>
尽管并不知道朱明忠孤军北伐的背后原因,但即便是在山西,亦曾听闻他的忠义之名,对其也是心驰神往已久,这次南下傅山自然愿意前往清河,投奔朱明忠。>
“延平者,虽素有忠义之名,然其父兄皆囚于清虏之手,若是北伐必有所忌,再者……”>
话声压低,傅山继续解释道。>
“郑家起于闽省,曾事隆武帝,麾下文臣武将如云,其克以南京之后,江南遗民无不纷纷投奔,我等前去投效,焉能得之以用?朱经略起于草莽,如今江北初定,正是用人之时,我等前去投奔,必定可一展所长,为大明中兴略尽绵薄之力,如此不正是我等十数年之愿?”>
如此一番解释,让顾炎武顿时便如茅塞顿开似的,想通了其间的因由,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别说是郑成功那里,便是南京,张煌言幕中又怎么可能少得了人才,就凭其于江南的名声,恐怕亦如过江之鲫一般。如此一来,他若还去凑个热闹,又怎么可能得到重用,从而一展所长?>
相比之下,确实没有比朱明忠更合适的人选了,毕竟其起于草莽,数月之前,天下之人谁曾闻其名。其之所以名扬天下,全是凭数场大胜之功,其身边幕僚必定有限,投奔于其幕中,自然有机会一展所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全洪荒都知道魔祖在闹离婚
快穿之女配有毒
快穿反派boss有点帅
[火影]我是宇智波斑
调教玩家:谨慎NPC的职业素养
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合作)
重生天后崛起
骇世乘客
重生之分身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