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求救(2/3)
阿史愿为董君所驱,万死不辞!”
“阿慧,益州那边,是否重视上元节,更甚过春节?”
董真踏入濯龙园宅第的后堂,崔妙慧正端坐案后,认真察看面前的一堆竹简帛卷,闻言便抬起眼来,应道:
“史万石要将手头的婢伎美人,都在上元节前送到益州?”
“阿慧果真慧矣,”董真微微一笑,也踞坐在她对面,道:“史万石正有此意,故此我才来请教阿慧
她在另一个时空时,也知道春节是自古以来便有的节日,早在舜帝时便已有了,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端。及至到了汉朝,称为春节,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官员可有长达七十六天的休沐假期。然而听史万石方才的话语意思,似乎这些婢伎们会在路上度过春节,却一定要赶在上元灯节也就是元宵节之前到达益州,似乎上元节比起春节来更为重要,才有此一问。
崔妙慧放下手中竹简,拿过一旁炉上温着的茶壶,亲自为其斟了一盏茶汤,解释道:“前朝明帝时,明帝崇佛,佛教又有在正月十五燃灯供佛的规矩,所以明帝朝时天下城郭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都是张灯结彩,且当晚不施行宵禁,灯火通明,整夜不熄。士人庶民、男妇老小,俱都一齐走上街坊看灯,更有百戏杂耍、诸般商货也真趁机出现在街巷之间,十分热闹,真正是普天同庆。因这一日要吃糯米粉捻成的元宵,故也称元宵节。
不过上元灯节这个名称,说起来与天师道也脱不了干系。道教习惯上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这三元分别对应了道教所认为的天、地、人,上元为天官执掌,天官喜爱热闹,所以才有张灯的习俗,又称上元灯节。
益州在巴蜀一带,天师道在那里极为兴盛,连二十四治中的阳平治也在汉中,佛教倒是影响不大。因了这个缘故,在益州之地,正月十五都称上元灯节,也比别处的更加热闹,有上元节闹灯的习俗
她脸上露出向往的笑意,又道:“我幼时曾听族中长辈们说,当初清河崔氏有一支,也是迁往益州如今的治所锦城的。早些年还有往来,我的一位表姑,小时还跟着长辈们去锦城走过亲戚。恰逢着上元灯节,那时锦城还不是益州的治所,然城中富庶,人烟繁密,街两边全是各色花灯,且为争奇斗艳,皆用的是绚丽的绡纱锦绸所制,经烛火一映,流光溢彩,宛若身处仙境一般。只是后来,”
她笑意之中带上了嘲讽:“锦城那一支崔氏,因族中没有什么俊彦之才,也未能出仕作官,后来听说是成了商户,渐渐沦落,清河崔氏深以为耻,故此从来不向人家讲起还有这一支族人在锦城,自然我们也再没有去走过亲戚。上元灯节的辉煌,亦只能在表姑的回忆之中了
董真含笑拿过竹简,重新往她手中一塞,道:“如今你也嫁了我这样一个商户,是否觉得同病相怜,又觉低了你崔氏门楣?”
崔妙慧双眸流波,嫣然一笑,那些许嘲讽早已烟消云散,越显得娇媚不可方物,道:
“你虽行商,然是堂堂陇西董氏子弟,倒也不算辱没了我。且又有多位贵人为依恃,说起来妾身还要多赖夫郎照拂才是呢
董真闻言,不禁放声长笑道:“承蒙夫人不弃,为夫还是要更加努力,为你博些诰命,去气气那些不长眼的族人才好
崔妙慧索性推开竹简,盈盈起身,却学男子长揖一礼,笑道:“如此,妾身便谢过夫郎了
她“嫁”给董真以来,初时有些郁郁,后来董真塞给她许多关于云落坊的帐务之类的资料看,就是那一堆竹简帛纸所书的内容,崔妙慧有些惊诧,但也觉董真连这样隐密的东西都肯让她参与,足见虽然二人是假夫妻,董真对她并不见外。
故此几日来倒也勤奋攻读,她原就聪慧,在崔氏时也经手过庶务方面的训练,很快就了解个七七八八,董真又试着考了她一些后世常遇到的会计帐务问题,并故意设了些假帐,崔妙慧皆能洞察其机,显得十分娴熟。
又自前一晚二人夜话之后,倒象是多了些亲密。所以此时居然也一扫那郁郁神气,跟董真也开起玩笑来。
董真笑得更响,心情十分愉悦。
却听一人阴阳怪气道:“日尚当空,贤伉俪便闭门相坐,笑语晏宴,连我这个嘉客都忘了招待,如此亲近缱绻,真是好一对神仙眷侣
董真含笑看去,但见门口立有一人,蹙眉斜眼,似嗔如讽,可不正是何晏?遂答道:“说起来还要多谢平叔,若不是你亲自送了夫人来此,真焉有如此艳福?平叔又不是外人,对我‘夫妇’情深义重如此,向来又最是旷达,岂会在意些许礼节上的不周?”
何晏自然是知道这对“夫妻”内情的,此时见她二人相处这模样,只觉心头又古怪又不豫,忍不住就要出声讽剌上两句。被董真一堵,不禁一口气憋了回去,哼了一声,也不理睬,径直气冲冲地走入堂中,在二人之间一坐下来,端起董真那盏茶水,一气饮了下去。
他这几日也不管董真“夫妇”如何相待,死皮赖脸地住在云落坊,无论董真怎么暗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青夏雪
春闺密事
锦鲤王妃爬墙啦
斗破之萧族冰圣
秦爷是个护妻狂魔
99亿男神:独宠萌妻
最强大学剩男
豪门游戏Ⅰ天才宝宝十块钱
至尊至无赖
在漫威驱魔的魔鬼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