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0章 无聊的再保险条约(2/4)

普鲁士-德意志多年的经验,想要避免两线作战,必须联合沙俄。因为沙俄巨大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资源根本无法另其屈服。而奥匈奥匈作为二元君主制国家,而且还是多民族国家,其国家整体十分脆弱,因此对德国来说奥匈根本不足为虑。而为了奥匈得罪沙俄,纯属不智之举。假设同时对抗法奥对德国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和沙俄开战则是真正的噩梦。而之后德国总参谋部不得不忙于起草应付东西两线作战方针。而为了应付这个困局而诞生的施利芬计划在40年后直接导致了帝国的毁灭。

其次,奥匈帝国和沙俄在巴尔干地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个地区复杂的环境让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极高,一旦爆发战争,夹在奥匈和沙俄之间的德国将进退两难。而俄国为了对抗德国,必然与法国结盟。而奥匈一旦和沙俄开战,必然拖德国下水。而且德奥结盟,奥匈更是会对沙俄态度强硬,那么德国必定会因为巴尔干局势莫名其妙的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第三,柏林会议的成功,垂死的奥斯曼土耳其会把德国当成自己对抗沙俄的救星。但是土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00多年。之间的世仇比德法更甚。所以联土就是反俄。因此奥斯曼的友情对德国来说不仅不是好事,反而会引火上身。

第四,德国进入奥斯曼不但堵上了俄国南下的出口,但是也代表着德国由此进入了东方,从而威胁了英国在中东和印度的利益。所以即使英国不愿意沙俄战胜奥斯曼土耳其进入地中海,也同样不愿意德国伸手进入奥斯曼。

而俾斯麦意识不到,此时的德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果不其然,1885年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危机导致奥匈和沙俄关系破裂。沙俄为了防止德国参战,极速与法国接近。而法俄威胁,迫使俾斯麦对俄战备,并且猛烈提高关税,导致沙俄对德国出口燕麦和小麦税率上升50%,而沙俄为了报复,宣布禁止外国人在其西部省份拥有土地,导致德国移民遭到经济损失。接着针锋相对的俾斯麦宣布了《伦巴第法案》,取消了沙俄在柏林发行债券的权力,沙俄紧接着将所有存款转移到了巴黎,并立刻得到了法国政府1亿法郎的贷款。这直接导致了法俄联盟的经济基础成型。

眼看情况一发不可收拾,俾斯麦才趁此次德法第二次危机,搞出了这个《再保险条约》。然而,这个条约不但对德过安全形势毫无疑义,而且还让德国正式承担了巴尔干火药桶的战略负担。

首先,沙俄和奥匈开战,尤其是沙俄先动手的情况下,由于德奥同盟条约,德国必须投入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凌少的独爱小女人 网游之洛神 香港之梦 龙渊剑神 太虚化龙篇 寻桥 大矿主 美女,你好像不是人类喔 鸿蒙心尊 轮回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