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射击与命中(2/4)
认为很重要。直到1885年新任海军炮术负责任冯·汤姆森上任,德国海军才开始追赶先进国家的炮术水平,而且同年10月10日14日,冯·汤姆森负责了德国海军首次远距离射击试验,拜恩号铁甲舰在波罗的海对15005000米距离范围内的多个目标进行了133次射击,其中实现了33次命中。但是即便如此,到1897年以前,德国海军仍然普遍采用六分仪进行目标测距,另外使用standgeraet(简称st.g)系统进行目标方位和方位变化率。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的海战战场战术描绘模式,整体技术水平与同时期英国皇家海军使用的模拟目标件运动的德梅里克计算器相比简直粗糙不堪,原始至极。
因此趁着明年德国海军开始炮术改革,自己先行拿出诸如目标测距、模拟运算、甚至火控思路,这都对德国海军未来炮术发展能起到巨大的启发,而为此,先行了解当前世界各国技术水平,并结合处以当前技术可以实现的技术平台也正是约亨疯狂查阅技术类资料的原因。而最终汇集起来的就是约亨的技术性展望论《射击与命中》。
这篇论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舰体运动对瞄准的影响。以拿破仑一世时期的利用钟摆来判断舰艇横摇过程中适合射击的时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16年后英国皇家海军斯库拉号巡洋舰舰珀西·斯科特上校发现的连续瞄准技术,通过炮手在射击前不断调整火炮仰角来弥补舰体横摇带来的影响。1899年5月26日斯库拉号在年度训练演习中以70次射击56次命中的取得了6倍于以往固定仰角的射击表现。而现在这一思路被约亨提前拿出来,并且提出设立全新的炮战岗位瞄准手,由此岗位随时调整舰炮仰角以便更准确的瞄准目标,并且为了进一步配合瞄准手,还提出设立瞄准具设定手,来取代以往射击依赖于仰角瞄准手和方向瞄准手所指示的大致目标方位。并且提出由于人员对海平面和目标的观测容易出现误差,因此需要类似钟摆一样帮助瞄准手确定舰体的摇动位置,而这种装置需要足够的精准和稳定,因此可以利用陀螺旋转时的两个基本特性:定轴性和进动性。这实际上就是提出了陀螺稳定仪的基本概念,虽然这种技术到二战才基本完善,但是能领先一点是一点。所以约亨毫不客气,而精密加工正是德国人的强项,技术难度什么的让专业人士去头疼去!
第二部分:目标测距与数据传输。首先分析了现在各国主流使用的六分仪手操式测距方法的种种不足。另一方面提出了未来成为光测距主流的体视式测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英雄联盟之最强杀神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楚枫
特种兵神
带球躲洋鬼子
天眼狂少
我有黄金瞳,万亿眨眼间
超凡记
顾机长,太太说自己已守寡三年
绝世好仙
聚宝仙盆